7月22日,为期一个月的生态学专业生产实习伴随着汇报总结的完成落下帷幕。参加此次实习的2019级生态学本科生29人,配备了14名指导老师。本次实习分为校外实习与校内实习两个阶段,校外实习站点分别是福建君子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峨嵋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金湖地质公园、金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漳江口红树林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beat365官方网站东山太古海洋观测与实验站;校内实习则在beat365官方网站翔安校区完成了鸟巢调查、校园植物调查等实习任务。
在三天的实习培训过后,随着汽车缓缓驶进崎岖的山路,同学们来到了实习第一站福建君子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按照出发前组织好的队伍分为A、B两组,分别于三天之内完成君子峰常见植物识别、山地植被调查、森林植物群落调查、鸟类识别与夜观,学习土层结构与地理构造以及采集植物与昆虫标本。在君子峰实习的最后两天,同学们投入到了忙碌的标本制作环节,在此期间,课堂所学的植物分类学知识得到了实践运用,共制作300余件植物标本。同时各组队员也学习和掌握了昆虫17个目的鉴别方法,并制作了昆虫标本70余件。
结束君子峰之行,同学们又来到了泰宁县峨嵋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动植物的垂直分布特点与中山沼泽湿地的考察,并在此学会了鸟类的样线法调查。在峨嵋峰东海洋中山沼泽湿地,同学们不仅观测了其中特有的食虫植物挖耳草,还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小鲵的生殖场所,极大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紧接着在大金湖地质公园了解了水上丹霞地貌特征及形成的因素,登顶八闽第一高峰——金铙山认识当地的动植物特征与植被的垂直分布格局。紧锣密鼓的行程预示着更多的知识吸收,同学们在饱览大好河山的同时也在细心记录着老师的用心讲解。
返校短暂整理两天后,开始了滨海湿地实习。首站是漳江口红树林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为期5天的实习中,同学们通过踏查法跟随老师考察了基地周围的入侵植物,并进行了薇甘菊与飞机草等入侵植物的清除活动。之后进行了湿地鸟类多样性调查、红树林植物群落调查、滩涂捕捞作业与底栖生物调查,结合此前实验课下潭尾的滩涂实践,同学们复习巩固了红树林湿地的生境特征与滩涂调查自救知识,收获颇丰。此外,聆听了朱旭东老师对漳江口基地研究内容与未来发展的详细介绍,以及布设于红树林里通量塔的所有科研设备的讲解,并在朱老师带领下进行了湿地气象监测、无人机遥感、地貌观测的演示实践。在漳江口,白天进行野外作业,晚上聆听思政课堂,实习安排紧凑有序。各小组的自主实验也在此阶段顺利完成。
校外实习的最后一站来到了beat365官方网站东山太古海洋观测与实验站,同学们考察了海岸岩基地貌与周围的生态环境,于次日在东山湾砂质海岸进行了沙生植物调查并实地考察了木麻黄防护林,之后参观了谷文昌纪念馆,学习了谷文昌同志“自然条件再差,也要在这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奋斗精神。“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清新秀丽的黄昏岛屿与为民为党的谷文昌精神为本次校外实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全体师生于7月12日返回翔安校区,同学们自主安排时间进行校园鸟巢调查。根据实习小组数量将整个校区划分为6个调查区域,详细调查了鸟巢的搭建树种与人为干扰因子。此次调查共获得校区内485个鸟巢的位置信息与栖息环境,为校园鸟类长期监测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培养美丽中国的建设者和守护者”这一课程思政目标始终贯穿实习全过程。由内陆森林到滨海湿地再到翔安校区校园,从课程讲座、野外作业再到实地参观考察,同学们去到了课本到不了的具身情境,学到了文字再现不了的自然景观,看到了网络远不能传播的鲜活生命,同时也感受到了言语无法阐释的师生默契,知与行在此次实践中得到了平衡。本次实习不仅让同学们将理论学习知识应用于实习实践,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更激发了同学们对生态专业学习的热情,增强了专业认同感。
文 | 刘通
图 | beat365官方网站生态学系师生
责任编辑 | 刘珺